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较常见的失分点
文言文翻译的句子越来越长,难度越来越大,评卷时又是按点采分,扣完为止,很多同学自我感觉做得不错,但是实际上丢分不少。如果你不爱文言文,那就尽量了解文言文翻译的9个失分点,努力掌握文言文的。
失分点一:用语不规范
原文: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北齐书·孟业传》)误译:我掌管江湖,你掌管朝廷,齐心协力,差不多成了!
正译:我在朝廷外,您在朝廷内,(我们)同心协力,有希望取得啊!
失分点二:不明感*彩
原文: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失分点三:误译原句语气
原文: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误译: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没有谁能行。
正译: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失分点四:漏译省略成分
原文: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聊斋志异·郭生》)误译: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都是。
正译:(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
失分点五:不懂古代文化常识
原文: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也?”(司马迁《鸿门宴》)误译:项王握住剑把站起来,大声问:“来客是什么人?”
正译:项王握着剑把直起腰来,问道:“来客是干什么的?”
失分点六:混淆古今异义
原文: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周书·贺兰祥传》)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失分点七:误解词类活用
原文: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上》)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失分点八:误译文言虚词
原文: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误译: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正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
失分点九:误译语法关系
原文: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苏轼《王定国诗集叙》)误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使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正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文言文翻译题常将文言特殊句式作为考查点,要注意陈述句(语气词“者、也”表判断,副词“乃”“皆”“则”表判断)、倒装句(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等特殊句式的外在特征;解题时,用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对特殊句式进行合理转换,准确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