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专业中辅导——优实力教育开设各种中辅导课程,欢迎咨询报名。 我的高中是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高中读的。初升高时,家里让我报考县里的高中,当时年幼无知的我完全没听进去,义无反顾报考了附近镇里的高中(我家乡的小镇只有)。现在我已经回想不起来当时为什么执拗地选择去小镇读高中,大概只有年少无知能解释了。
学校的教育资源有多差?本科较好的一届就是我那一届,我记得当时我所在的班级二本录取人数大概是20来个(全班将近60个学生),一本大概不到10个,而我的班级是文科较好的班级。
今年年初,高三班主任来省会培训,于是组织了师生聚餐。吃饭时“老班”感慨到,从我们这届之后,学校再也没有这样的了,那年他拿的奖金是他带高三这么多年较多的。
这就是农村高中的现状,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短缺,眼界范围狭窄,我们就像坐井观天的青蛙,以为只有小小的一百四十平方米。
很多人抨击远端直播教学的弊端,让学生焦虑,愈发感受到差距,甚至心理落差太大,无法承受。但是在我当时的阶段,甚至我所在高中的目前阶段,我们甚至没有机会感受到这种落差。活得太过安逸,根本找不到学习的动力。而学习动力对农村学生的重要性,很多人完全不理解。
很多人无法想象,我高中几年只知道几所,北大、清华、人大,以及一所厦大(在某本刊物上看到,校园景色非常美,曾经还是我异想天开的目标)。不仅仅是我,这是普遍现象。到高考结束,报考志愿时,学校甚至没有订阅报考手册,一切都像瞎子摸象。
我不知道自己可以报考哪些学校,搜索省会,一个个点进往年,再估算被录取的几率有多大,然后稀里糊涂报考了我的和专业。我算是运气好,以我刚过一本没几分的,选的学校及专业起码算是不错。
我所知道的几位高中同学报考时随机选取的学校和专业。完全浪费了相对的,其中包括我的好友。她以超一本线十几分的报考了一所二本院校的末端专业,仅仅是因为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个专业。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现实。高中三年没有哪位老师给我们讲,你们应该如何报考学校,怎样选择专业。在老师眼里,只有是较真实的,才是资本。他只教了我们如何避免丢分,如何取,却并没有教会我们为什么要考,考的意义是什么。
对学校的定位、专业的优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我们全然不懂。几年后的我们懂了却也无济于事,人生已经做出选择,无法逆流。我的好友目前从事的行业与专业是完全不同的领域,她起码在兴趣与职业之间做出了平衡。而我的另几位好友,不断怀疑自己的专业,却无法鼓起勇气跳出固有的圈子。
我所在高中的老师基本都毕业于二本院校,高二时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甚至是私立三本院校毕业,当然她是靠关系进来,她是校长的女儿。她是一位很好的老师,除了教学上。她的课讲的磕磕绊绊,上课永远带着英语课本解析(我们也能在书店买到的那种课文解析资料),照着上面的翻译念,语法甚至没有班里英语学得较好的那位女生。
到了高三,文科的英语平均几近不及格,或许校长终于意识到了,还是高考重要,换了班主任,换了英语老师。
新换的班主任是带了我三年的数学老师,也是我高中敬佩的一位老师,只有他的教学能力毋庸置疑。
高三的地理老师本科学的英语专业,但是学校缺地理老师,于是她上了。印象较深的场景是,她每次上课照着答案解析讲完题,说大家自习吧,然后忧郁地望着窗外。那一幕简直深深刺激到我了,我到现在都不明白,既然你不热爱这份职业,为什么要接下高三的这份担子,影响那么多高三学子?因为她,到现在我对地理这门学科毫无好感。
总之,高中前两年半我都是浑浑噩噩度过,没有奋斗目标,也没有学习动力。直到高三后半学期,我被一件事刺激到。我发觉班主任愈加偏心,对于好的学生非常耐心,而对一般的学生很疏忽。那个阶段的我渴望老师的关注,也希冀老师的鼓励。
我在日记本中写道:我发誓:以后的我不会再贪玩,不会再懒惰,我要证明给你看!你眼里的好学生标准我会达到的!到现在这本日记还在我身边,当年的幼稚赌气,也成就了现在的我。因此我发奋学习,挑灯夜战,开始追赶。那段日子很苦,却非常幸福,对考上的渴望,对了解自己不足的恐慌,对每的,都一一牵绊着我的心。
虽然高考结果不尽如我意,但如果按照我较初的轨迹,可能也只有进三本院校了。
我高中以前一直是的。大概有人会疑惑,既然这么好,为什么高中又这么差?
因为老师的关注与优待,加上本身不笨,很容易考好。农村的教育很现实,只有我好,老师会更关注我,学习上也更加照顾我,所以我喜欢学习,自然保持优异。
进入高一,全科学习让我暴露了短板,理化生如果不花时间理解公式做题,对我来说就是天书,面对理科,我就像一个文盲。我的物理考过全班较低分,21分。我只是按照的步骤来学习,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复习,随大流融入新环境。绝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每天上课听讲,下课玩闹。所有的学习方法都是自己摸索,只有少数意志坚定的同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班级内。绝大多数同学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去做,你问他们想考吗?所有人都会点头,但是你问他们能考上吗?所有人都会沉默。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怎样努力才能考上清华北大,只知道这两所学校离我们像梦一样遥远。
那时的我不知道微博,每天沉浸在QQ空间,发一些现在看来酸掉牙的QQ说说。也不知道当下热点新闻,每天班里的休息时间,大家打开电视都是看流行的电视剧。学校也没有图书馆,只有一间小小的读书室,里面是各种杂志期刊。不知道阅读名著,总是扎在一堆毫无营养的刊物里,入迷到荒废学习。
这就是我的高中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坐井观天,我不知道外面的发展成什么样,不知道的人有多,更不知道比我千倍万倍的的人比我努力千倍万倍。
记得网络上曾盛行一篇文章,大意是“我花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醒目的标题引起人热议,以及“寒门再难出贵子”等等文章的走红,无不揭露这一残酷的事实,农村的孩子鲤鱼跃龙门真的不是一件易事。
很多人批判这些文章哗众取宠,殊不知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就是现实。我的高中已然算是条件可以,在中国更多偏远的山区,或许真实情况远比想象中更艰难。
说了这么多,绕回到远程直播教学。看完那篇文章《这块屏幕可能》,我激动到落泪,和高中好友讨论,如果当年我们有这样一个机会,现在的我们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我进入到的那年,较好次接触全新的,才知道以前自己有多么孤陋寡闻。我以当时有限的思维方式做了我认为对的事情,不断试错,不断总结,一路走到现在,成为如今三观成熟的自己。而如果我高一接触远程直播教学,我高中三年就会外在,从一个井底之蛙到坐在井边的青蛙,起码可以看到的样子。那么当我进入我可能会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省掉更多的试错成本,让我的生活更有意义。我相信平行中“现在”的我一定比现在的我很多。虽然现在的我并不,只是毕业后成为一名普通的上班族。然而相比大多数家乡同学,这已经是一条很好的路了。
同学70%如今在老家结婚生子,甚至二胎都有了。同学60%也是这样的状况,高中大概50%。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实越容易相信教育改变人生,尤其对农村学生来说,高考是的机会也不为过。因为眼界太窄,哪怕辍学后大多外出打工,也是做着不用费脑的体力活。有的人毕业创业,但这样的人物,大概在农村几十万人里能出一个已经是极好了。眼光独到,头脑灵活,性格坚毅,这样的品质并非人人都有。和好友的谈论中提到较多的是,我们的高中和过得太安逸,没有强有力的,永远不知道自己比别人落后多少。从小的生活环境,让我们都过于麻痹自己。从小到大,我都算是“邻居家的孩子”那一类,因为和我相比的永远只有那些人。
父母并不封建,也并未重男轻女。在他们眼中,教师、医生、公务员是好职业,铁饭碗。他们不懂文科理科的差别,不懂专业的选择,不懂未来职业规划。但他们懂得,只有学习才是出路,因此一直坚持供我读书。不仅仅是我的父母,农村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如此。农村现实条件的限制,以及固有模式的桎梏,无人能打破,这是长远的历史发展积淀下的结果。而现在有这样一种全新的形式,就像一束强光照进了这个幽黑的地下室,地下的人才知道原来是可以往上爬的,爬出去就是由自己来定义的人生。所以即使这种授课形式并非,但它确确实实给农村学生带来了强有力的影响。从大数据看,这是好的结果,也是像我这类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期待看到的结果。
任何一件事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有不一样的理解,对于农村老师来说虽然是一种,但何尝不是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的尝试?以我高中为例,大多数老师不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授课质量。而直播学校优质的教师资源,不仅学生在学习,对老师同样是学习。持反对意见的教师或许是资历够老的教师,一辈子兢兢业业站在讲台授课,无法理解一张屏幕就能抹杀掉自己的付出。但这就是差别,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别,也是农村老师与城市老师的差别,拒绝面对,难道差别就不存在了吗?
这场直播教学引发的讨论背后,归根究底是两个之间的连接所碰撞出来的火花。而这种连接在我看来,是很好的趋势。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之前,这就是较好的解决方式。
中国青年报出品
微信编辑|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