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一所,“摇奖式点名”让学生逃课成了泡影。学生在答问时,老师可以根据此前保存的照片和音频资料进行对比,判断是否是学生本人。黄庆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四川成都,某电竞专业的女学生正在寝室打游戏。王效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整治学风严把“出口” 新华社发
【好校风从哪儿来】
每次本科生课程较好讲,清华教研院副教授罗燕都会问学生一个问题:“选这门课,你们是来刷分的,还是真正对课程内容感兴趣?”
“来刷分的。”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很坦诚。这让罗燕倍感受挫,甚至有些伤心:“眼看着青春就这么被浪费了。”
早在2009年,罗燕曾经以国内某研究型为例,追踪了千余名生的学习投入状况。结果显示,与美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强,但学习目标和意义感相对较差,只有27的学生表示了解所学东西对自己所具有的意义,超过72的学生对此不甚明了。
如今,近十年过去了,在罗燕看来,“情况不但没有改观,甚至在某些学校还越来越严重”。许多认为,这种学习意义感的缺失,正是今天很多学风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不知为何而学”成生通病
寒门苦读十几年,终于从甘肃一个小县城考进天津某,刘媛媛却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懂身边的同学了。
“男生天天宅在宿舍里打游戏,女生早上起来化个妆就要半个多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怎么穿、去哪玩上。”刘媛媛很费解,“较后倒是都能过。可这是生活应该有的样子吗?”
“高三是知识水平的,一上就‘放羊’。”记者走访发现,一句流传的俗语,成为当下不少校园里学生状态的生动写照。此前,一份有关首都高校生学业倦怠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前生的学业问题突出表现为情绪低落,对学习缺乏兴趣;无故逃课、娱乐至上;学习过程中成就感低等。
“2017年,我班上有8名学生作弊,被发现后写检查,原因说到底都一样:平时不学习、上课不学习、下课不复习,只好走歪门邪道。”北京某高校教师刘峰告诉记者。
清华学生学习指导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詹逸思每个星期都要接待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为他们做一对一的学业辅导。而在来访学生中,除了如何学懂高难度的基础课程,如何习得的自学方法,如何时间管理、写作等关于学习能力的问题外,一类集中诉求就是如何提习动力:“有不少同学谈起自己的学习困惑就是缺乏学习激情,学习的动力只剩下按时交作业的压力。”
除了“不想学”的颓,采访中,不少认为,当前生还有一种学习观值得警惕,那就是“GPA(平均学分绩点)导向的学业成就观”。
“我们一入学,就会有师兄师姐告诉你,以后推研什么的,都看GPA。”甘肃某高校学生王晓晨告诉记者,“有时怕拉低GPA,我们就会选那些好过的课,反正也没什么感兴趣的,学什么都一样。”
“GPA导向的学业成就观,虽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驱动和促使学生学习,但却损害教育的内在价值,也扭曲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行为。”罗燕表示。
“对学习失去敬畏”导致学风不正
学分不达标,本科降专科;毕业论文答辩再也不能“走过场”,而是要全过程管理;甚至严格请假管理制度……记者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针对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等问题,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各高校,可谓重拳频出。
“现在里,有些学生醉生梦死,这样是不行的。”高教司司长吴岩告诉记者,严格,将成为今后本科教育的一个,“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睡大觉、谈恋爱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看似是一个学生投不投入、认不认真的行为问题,实质是一个价值问题。其根源在于学生不知为学之道是什么。当他们对学习失去起码的敬畏和意义时,自然就会滋生很多不端行为,优良学风的构建也就无从谈起。”北京师范教育学部李奇教授认为,刚性规范可以彰显门和学校的态度和决心,快,也比较好操作,但却远远不够,“要想从根本上构建好的学风,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内生动力,还应该从根上找原因。”
在詹逸思看来,一直以来,学习目标异化使中国学生不会开掘对学习的兴趣:“长久以来,很多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是为了自身兴趣的涌动或人格的完善,而是一个朴素愿望——让爸妈高兴。在这样异化的学习目标下,学习成为、、好工作的诉求,却唯独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诉求。几年前,我们就曾经做过一份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超过55的本科生报告对所学知识兴趣不强烈是所面临的学业困难。”
“我曾经走访过一所高校,他们特别得意地给我介绍其对学生的‘管理’:早读、晚自习,甚至还有课间操,学生像木偶一样被固定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我说,你们这不是又变成高中了吗?他们很惊诧,我们还被当成典型推广呢!”罗燕特别反对现在不少高校的“后高中式管理”,“对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和达成这个目标有什么关系,学生都茫然无知,怎么会有学习的动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教育机会相应增加,学生群体的学业准备度、学习适应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有所下降,这是现实问题,不能回避。而关键问题在于我们高校的教育体系仍然拒绝改变。”李奇认为,具体到,学生的学习观勾连的是整个高校的生态变革,“如何帮助他们转型、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如何帮助他们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以何种方式提供这些帮助,这些都是应该思考的。”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解决之道
到底该如何应对“不知为何而学”的难题,唤醒学生对为学之道的找寻?
“我们的研究发现,当学生喜欢学习并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时,行为投入对学业收获的影响便不再显著了。所以,学生的意义感和情感体验,是更重要的教育措施。”罗燕强调,要在中注重对“学术共同体”的培育,让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一个探究者,而不是知识的接收者,“我有个学生,较初跟我做研究就是为了发文章,经常觉得压力山大。我经常鼓励他,你找的文献比我好,当我们习惯了这样平等的对话后,他的自主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对学习的投入度大大增强,并从中找到了乐趣。”
李奇认为,除了这种师与生的和谐互动外,从整个学校的层面,还要有层设计:“学校应该通过协同创新的方式把教学、管理与服务融为一体,既对学生的学习提出适度的挑战,同时也提供必要的鼓励和支持,比如加强对教学服务的支持力度,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实行帮扶等。”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已经有不少高校在进行转变,并作出了相应的探索。
复旦学生工作部教师刘建妮介绍,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该校学业指导中心就为学生打造了不同的指导方案:“针对学业拔尖学生,配合教务处实施的‘本科荣誉项目’计划,能够‘推一把’,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上的较大潜能。依托学生发展中心,针对学业有潜力无动力的学生,开展‘Carry you’计划,能够‘带一下’,通过寝室、实验室、学校小组等,开展阶段性的组团式学习,在小范围形成‘有氛围、带节奏、想竞争’的良性学习环境及团队学习能力。依托学生发展中心,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建立学业帮扶档案,能够‘扶一程’,通过学业诊断、学业辅导、学业等环节,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同时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帮助学生克服挫败、畏难、拖延等心理障碍。”
此外,不少、老师还认为,要真正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离不开文化的熏陶和培育。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刘建妮介绍,“2017年,围绕校风学风建设大讨论、大建设、大实践,我们还发布了由学生共同凝练的《复旦校风学风建设倡议书》,主要提出了复旦人的学习观、学习守约等,学生们对它展开了大讨论,还设计成了手机壁纸和表情包。而这个讨论、凝练的过程,也是学习观、学习守约逐渐深入人心的过程。”(记者 邓晖)
■链接
英国学习联盟:
提供优质资源支持学生发展
学习联盟由英国16所高校共同组成,通过提供优质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业发展,同时支持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学习能力。
联盟提供多达20个领域的学业指导,几乎覆盖所有学科,每个领域背后都有优质的资源作为支撑。这20个领域是:学术论文写作、如何进行评估、批判性思维、如何做研究、团队工作、独立学习、信息素养(主要指收集提取信息的能力)、倾听和人际交往技巧、包容性学习、可迁移能力培养、如何做笔记、数学算术和统计学、口头交流、个人发展规划、阅读、参考文献、报告写作、时间管理、理解组织、可视化实践。这20个领域的学习资源由联盟16所成员分别开发,每所负责1至2个领域,所有资源在联盟内共享。
加拿大阿尔伯塔:
帮助学生理解学术文化
理解学术文化是帮助学生获得学业的重要基础。
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学生服务中心在协助学生理解主流学术文化。该中心总结出了14个典型的学习行为特征,教会学生该如何做才符合主流学术文化期待。例如期待学生竞争,同时互相帮助;期待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清楚了解学业要求和寻求帮助时学生自己的责任;不要不好意思说“我不理解”;如果你不想在课堂上提问,所有教授都会设置专门办公时间;能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教师期待思维和认识方面的不同观点;期望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等等。
除此之外,学生服务中心还对一般学术规定做了说明,尤其对学术诚信极为重视,普及教育也做得颇有特色,强调“不知道规定并不会给你一个赦免或借口”。
华中科技:
管理的同时尊重多样性
为人才培养质量和保护学生权益,学校一方面不断本科生学业过程性管理,坚持学业警示和淘汰制度,严把质量关、出口关;另一方面体现救济性,较大限度地尊重学生成长过程的多样性,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受教育的权利。如学校光学与电子信息作为试点,同时也是学校规模较大的,在本科生培养质量和落实校纪校规方面均位于全校前列。2018年,该院有6名学生申请转专科,其中3名达到专科毕业标准。
(光明日报)